【导语】:周末假期想出去玩,却不知道去哪?本地宝小编为你推荐佛山石燕岩。对山岩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了解一下。
石燕岩,一听这名字,想必一定与鸟有关,没错,石燕岩原本是石燕鸟栖息的岩壁和洞穴,叽叽喳喳的鸟从洞口冲上蓝天。
来到洞口仅见宽大的悬崖下存一洞口,如一只灰黑色的“石燕鸟”,仰头展翅,以飞翔的状态凝固在眼前。进入不宽的洞口,才知里面别有洞天。洞分两层,外层如室内篮球场一般大小,由灰白色的火山凝灰岩构成,穹顶、平台,有和尚在石板上打坐,旁边的香炉冒起袅袅的青烟。平台下是阶梯,阶梯连着宽阔的水面,是洞的内层,应是洞的主殿。泛舟霓虹灯闪烁着的水面,弯曲迂回,变幻莫测的光彩布满了整个空间。碧绿的水质清澈透明,水下层层的石阶、方方的石块清晰可见。水与洞壁的际会处,一个又一个的洞口,有的洞在水上,有的洞口一半在水下,试想此洞可能与许多洞相连,有的已为水淹。水面露出两块巨石,如大洋中的岛,形似牌坊,可爱可怜。偶有一滴水从高处滴落,叮的一声,扎进水里,荡起一小圈、一小圈的涟。洞顶如天穹,深邃、开阔,偶有一洞通向外面,漏进一缕异样的光线。这异样的洞,令人浮想联翩。
另一个殿堂,是石燕岩西侧的石祠堂。低头猫腰,追随一股清凉的泉水进入狭小的洞口,不久便跨过一座小石桥,洞内随即豁然开朗。宽敞的洞体,同样积满了清凉的泉水,轻轻地拨弄水面,柔软的水波便一圈又一圈地向外扩散,一旦抵达对岸,便嘭嘭作响,便立即返航。于是,水波叠着水波,水波追着水波,一来一往,一往一返,便来来回回地激荡着,浑厚的美声轻轻地吟唱而延绵不断。黝黑的洞顶,有明晃晃的光斑从粗糙的小洞爬下,一下子掉落到水面上,涟漪的峰面如镜子一般反射着这一柱亮光,洞壁及洞顶的亮斑如蝶似鸟,或翩翩起舞,或静静栖息,意趣悦然。
其实,石祠堂原称清暑岩,与石燕岩在结构上没有区别,都是古人采石留下的入口狭窄、内部硕大的洞穴。之所以叫清暑岩为石祠堂,是为了纪念一位老石匠师傅的功业。什么功业?老石匠的名字都不确切,名垂青史的功业不会有即便是残缺的半页。但采石场现在绿树成荫的景观,山坡或陡崖还是那样的自然,如果不加以特别的注意,谁都不能够想象,数千名古人在此采石的场面会是什么样的轰轰烈烈。敬山如神,开山感恩,用山隐忍,也许是这天窗阁、燕石岩、石祠堂等遗存的注解,对古人的纪念不会磨灭,是对急功近利的活人的告诫。